Bluesky 的崛起:社群驅動功能和開放協議推動 Twitter 替代平臺的增長

BigGo Editorial Team
Bluesky 的崛起:社群驅動功能和開放協議推動 Twitter 替代平臺的增長

隨著社交媒體平臺的不斷發展,Bluesky 憑藉其獨特的使用者控制和開放協議方式,已成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替代平臺。最新資料顯示,Bluesky 在日活躍使用者方面正在縮小與 Meta 旗下 Threads 的差距,而社群的反應也揭示了這個平臺受歡迎的深層原因。

主要平臺對比:

  • Bluesky :以協議為先,開放架構,可定製資訊流
  • Threads :與 Instagram 整合,演算法推送,限制政治內容
  • X (Twitter) :以互動為導向,付費優先,降低連結優先順序

使用者資料統計(2024年11月):

  • Threads 與 Bluesky 的使用者比例:日活躍使用者比從5:1下降至1.5:1
  • Bluesky :約350萬日活躍使用者
  • 增長情況:自11月5日大選以來增長300%

使用者控制和個性化

Bluesky 透過優先考慮使用者選擇和控制的功能來彰顯其特色。該平臺提供可定製的資訊流,允許使用者在時間順序時間線和各種演算法選項之間進行選擇。與傳統平臺強制推送基於互動的內容不同,Bluesky 透過起步包(Starter Packs)幫助使用者發現小眾社群,並透過標籤器(Labellers)設定內容稽核偏好,賦予使用者更多權力。這些功能代表著與傳統社交媒體一刀切方式的重大突破。

以協議為先的架構

Bluesky 的核心吸引力在於其透過 AT Protocol 實現的協議優先方式。這種開放架構允許第三方客戶端開發和自定義資訊流演算法,創造了封閉平臺無法比擬的創新可能性。平臺對協議重於平臺的承諾吸引了尋求擺脫企業控制的社交媒體環境的開發者和使用者。

Bluesky 的預設資訊流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關注者釋出的帖子,這是最基礎的傳輸方式。平臺提供多種資訊流,這是其主要特色之一。使用者可以建立自己的資訊流,這些資訊流只是標籤和關鍵詞的聚合。

內容稽核和社群標準

Bluesky 在內容稽核方面在自由和責任之間取得了平衡。該平臺實施使用者驅動的稽核工具,同時維護社群標準。這創造了一個更有利於有意義互動的環境,特別是對於那些在之前社交媒體平臺上感到越來越不友好的特定群體,如藝術家和學者。

增長挑戰和可持續性

儘管 Bluesky 的增長令人印象深刻,但其長期可持續性仍存在疑問。作為一家公益企業,它的運營動機與傳統的營利性平臺不同。目前沒有廣告和基於互動的盈利模式,這帶來了更清爽的使用者體驗,但平臺需要在保持核心原則的同時解決收入產生的問題。

總的來說,Bluesky 的成功似乎不僅僅源於使用者數量,更在於其對社交媒體從根本上不同的處理方式。其對使用者控制、開放協議和社群驅動功能的重視,展示了當社交媒體不受傳統企業約束時可能實現的願景。

來源引用:Bluesky is on the verge of overtaking Threads in all the ways that ma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