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準備收緊對先進 AI 半導體出口的管制,目標鎖定可能成為中國取得受限技術後門管道的東南亞國家。商務部正在起草新法規,可能對 Malaysia 和 Thailand 在全球 AI 晶片供應鏈中的角色產生重大影響。
解決戰略出口管制漏洞
擬議的限制措施直接回應了中國透過創新變通方法規避現有出口管制的擔憂。儘管已實施多輪制裁,旨在阻止北京取得高階 NVIDIA 處理器和其他先進 AI 晶片,但據報導中國企業已找到替代途徑。這些途徑包括遠端租用 GPU 運算能力,以及透過東南亞中介機構建立採購網絡,有效削弱了美國貿易限制的預期影響。
Trump 政府的政策轉向
這項法規草案標誌著 Trump 政府取代 Biden 時代 AI 擴散規則框架的第一個正式步驟。商務部長 Howard Lutnick 已明確表達政策方向,表示美國只有在經核准的美國資料中心營運商使用經核准的美國雲端基礎設施營運時,才會允許盟友購買 AI 晶片。與先前政策相比,這種做法代表了更集中化的控制機制,儘管目前的草案並不被視為對現有框架的完全替代。
關鍵政策變化
面向 | Biden 時代 | Trump 政府草案 |
---|---|---|
控制機制 | AI 擴散規則 | 核准的美國營運商要求 |
地理範圍 | 更廣泛的全球方針 | 針對性的東南亞重點 |
實施方式 | 直接出口限制 | 資料中心營運商控制 |
區域影響與產業擔憂
Malaysia 因其在半導體封裝和組裝作業中的重要角色,加上 Oracle 等主要科技公司的大量資料中心投資,而成為特別關注的焦點。該國晶片進口量顯著激增,引發美國對潛在走私路線的擔憂。Thailand 同樣面臨審查,當局正在調查合法的技術基礎設施是否被利用來進行未經授權的晶片轉移至中國。
受影響國家及其回應
- Malaysia: Ministry of Investment, Trade and Industry (MITI) 強調需要一致且透明的政策
- Thailand:政府正在等待進一步細節後才會做出官方回應
- China:自先前幾輪制裁以來,已經直接受到 AI 晶片出口限制的約束
擬議實施框架
法規草案包含數項機制,旨在將對合法商業營運的干擾降至最低,同時堵住認知中的漏洞。美國企業和來自特定盟國的公司可能獲得臨時豁免,允許在實施後的有限期間內繼續向 Malaysia 和 Thailand 出貨 AI 晶片而無需許可證要求。預期將對關鍵供應鏈營運提供額外豁免,特別是高度依賴東南亞製造能力的晶片封裝設施。
草案規定下的臨時豁免
- 在 Malaysia 和 Thailand 營運的 US 科技公司
- 來自特定盟友國家的公司(具體國家尚未披露)
- 關鍵供應鏈營運,包括晶片封裝設施
- 實施後的有限時間期間(期限未明確規定)
市場影響與未來展望
由於現有出口管制, NVIDIA 在中國的業務已大幅減少,而 Huawei 的 Ascend 處理器等中國替代產品正在獲得市場關注。擬議的限制措施可能進一步重塑全球 AI 半導體分銷模式,可能迫使科技公司重組其區域營運和供應鏈。限制範圍可能擴展至 Malaysia 和 Thailand 以外,儘管具體細節仍在制定中,商務部正在最終確定其在平衡國家安全擔憂與經濟利益方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