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最新電動 SUV YU7 成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壓倒性的需求造成交車瓶頸,競爭對手正積極利用這個機會。這款車輛在市場上的爆炸性反響引發了全行業的客戶爭奪戰,競爭車廠針對面臨漫長等待時間而感到沮喪的買家發動定向攻勢。
破紀錄發布造成供應鏈噩夢
Xiaomi YU7 的市場首發打破了所有預期,在開放預訂的前18小時內就鎖定了超過24萬台訂單。這種前所未有的需求為 Xiaomi 創造了物流噩夢,目前的交車預估時間延伸到2026年。標準版 YU7 現在需要等待58-61週,意味著今天下訂的客戶要到2026年8月才能收到車輛。即使是高階 Max 版本,雖然等待時間較短為39-42週,交車時間也要推到明年。
上市表現指標
- 首 18 小時鎖定訂單:240,000+ 台
- 達到 200,000 筆訂單所需時間:3 分鐘
- 目前預估總訂單數:300,000+ 台
- 2024 年 6 月交付量:25,000+ 輛車
競爭對手發動系統性客戶獲取攻勢
競爭車廠迅速動員,利用 Xiaomi 的交車限制。NIO、Avatr、Zeekr 和其他高端電動車品牌實施了針對性計畫,提供償還已付 YU7 訂金人民幣5,000元給轉購其車輛的客戶。這些活動從直接現金補償到等值積分和額外購車優惠不等,有效抵消了客戶對 Xiaomi 的既有財務承諾。
專注智能化的車廠 Zhiji 推出了區域性計畫,部分地區提供直接訂金償還,其他地區則轉換為充電積分。Zeekr 採取了更精密的做法,提供等值於訂金的忠誠點數,並搭配原本 YU7 配置中沒有的高階升級套件。
執行長 Lei Jun 回應行業壓力
Xiaomi 執行長 Lei Jun 在近期直播中回應了競爭壓力,承認部分競爭對手為其銷售團隊開發了專門針對 YU7 客戶的培訓計畫。Jun 對他所稱的在這些活動中使用誤導或扭曲資訊表達了不滿,表示當每個產品都有其優點時,這種策略是不必要的。
儘管面臨壓力,Jun 展現了非凡的風度,實際上為有立即用車需求的客戶推薦了競爭對手的車輛。他特別提到了即將推出的 Xpeng G7 和 Li Auto i8,以及 Tesla 的 Model Y,並指出最近的促銷優惠可能對急需用車的買家有利。
消費者現實檢視降低初期熱忱
在各經銷商的實地調查顯示,情況比戲劇性的搶客戶戰爭敘述更為複雜。許多銷售代表表示,雖然他們承認競爭對手的轉換計畫,但激進策略的效果有限。現實是,真正致力於 Xiaomi 生態系統和設計理念的客戶不太可能被微薄的財務誘因所動搖。
然而,延長的交車時間確實促使部分買家重新考慮。一些最初下訂的客戶在充分了解等待時間的影響後已經取消訂單,特別是那些基於 Lei Jun 個人品牌魅力而非仔細產品評估就衝動購買的客戶。
YU7 客戶人口統計
- 平均年齡:33 歲(比 SU7 買家年長 3 歲)
- 女性客戶:30%(比 SU7 高出 4.5%)
- iPhone 用戶:52.4%(比 SU7 高出 4.4%)
市場影響與未來意涵
YU7 的情況突顯了快速擴張的中國電動車市場面臨的更廣泛挑戰。雖然 Xiaomi 在2024年6月交付了超過25,000輛車,在新能源車品牌中排名第四,但公司的產能仍不足以滿足其最新車型的爆炸性需求。
競爭反應也展現了中國電動車市場的成熟度,既有業者能夠快速動員精密的客戶獲取策略。品牌不再僅僅在產品規格上競爭,現在正進行直接的客戶轉移戰,顯示市場日益飽和,成長越來越需要以競爭對手為代價。
目前交付時程(截至 2024 年 7 月)
- YU7 Standard:58-61 週(2026 年 8 月交付)
- YU7 Pro:50-53 週
- YU7 Max:39-42 週(等待時間最短)
產能擴張與反投機措施
為了解決產能限制和市場投機問題,Xiaomi 實施了幾項保護措施。公司現在限制在開放預訂的前24小時內,每位客戶每種配置只能購買一輛車,並提供七天的修改期,之後訂單將被鎖定且不可退款。
Lei Jun 表示國際擴張將延遲到國內交車挑戰解決之後,海外市場可能在2027年左右開放。這個時間表顯示 Xiaomi 優先考慮產能擴張而非地理擴張,這個策略可能有助於穩定國內客戶的交車承諾,同時為未來的國際業務建立營運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