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意義( ikigai )這一概念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自助熱潮,特別是在2016年《 Ikigai:日本人的長壽與快樂秘訣》一書發行並售出超過300萬冊之後。然而,社群討論揭示出西方對這一概念的理解與日本人的實際理解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
維恩圖爭議
現代 ikigai 運動最具爭議的方面之一是廣為流傳的維恩圖,該圖顯示了四個相交的圓圈:你熱愛的事物、世界需要的東西、可以獲得報酬的事情以及你擅長的領域。根據多位在日本有直接經驗的社群成員表示,這個圖表實際上是由西方企業家 Marc Winn 在2014年透過簡單地將一個現有商業圖表中的目標一詞替換為 ikigai 而創造的。
真實含義
日語母語者和居民解釋說,ikigai(生き甲斐)比西方的解釋要簡單得多,也更加個人化。它的字面意思是讓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事物,並不一定與職業或金錢報酬有任何聯絡。當沖繩縣 Ogimi 村的老年居民被問及他們的 ikigai 時,他們提到的是朋友、園藝和藝術等簡單事物——這些活動很少與經濟回報有關。
![]() |
---|
ikigai 的本質在於在日常簡單的樂趣中尋找快樂,圖中展示了一群老年人參與社群活動的場景 |
文化營銷現象
ikigai 的轉變加入了一系列被國際化營銷為生活解決方案的獨特文化概念,包括:
- Hygge(丹麥)
- Sisu(芬蘭)
- Döstädning(瑞典)
- Lagom(瑞典)
在日本的當前使用情況
與其國際流行度相反,許多日本人並不熟悉西方對 ikigai 的詮釋。雖然這個詞在日本常用,但通常用於簡單的表達,如生き甲斐がある(有生存的意義),意思是生活很好或我很高興活著——這與西方文獻中呈現的複雜的職業-生活-目標框架相去甚遠。
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雖然這本書將 ikigai 描述為通往長壽和幸福的道路,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歷史上較高的自殺率(雖然現在低於美國)表明,文化概念本身並不能保證社會福祉。ikigai 的商業化在日本以外似乎比在日本國內更為成功。
更廣泛的視角
圍繞 ikigai 的討論凸顯了西方對日本文化著迷的更廣泛模式,這往往導致文化概念的過度簡化和商業化。這種現象類似於umami和kawaii等詞彙的普及,反映了一種將日本文化異國化和營銷化的傾向,有時甚至以犧牲其原始含義和背景為代價。
ikigai 的現實似乎比西方的解釋要簡單得多,也更加個人化——它是關於在生活中找到快樂和意義,無論是透過宏大的追求還是簡單的日常樂趣,而不是像自助文獻中營銷的那樣實現職業和個人成就的完美平衡。
![]() |
---|
老年人之間深厚的文化聯絡和共同經歷反映了 ikigai 的真正本質,這與西方對其商業化的詮釋形成鮮明對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