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新遊戲錄製功能表現出色,但在 Linux 平臺上仍面臨效能挑戰

BigGo Editorial Team
Steam 新遊戲錄製功能表現出色,但在 Linux 平臺上仍面臨效能挑戰

Steam 最近推出的遊戲錄製系統在遊戲社群引發了廣泛討論,特別是關於其在不同平臺和硬體配置下的效能表現。雖然該功能帶來了創新的時間軸標記和分享功能,但使用者體驗差異顯著,尤其是在 Linux 系統上。

Linux 效能問題

使用者討論最多的是 Linux 相容性和效能問題。儘管 Valve 一直致力於支援 Linux 遊戲,但多位使用者報告在使用新錄製功能時遇到不同程度的問題。這些效能問題在使用 AMD 顯示卡的 Linux 使用者中尤為明顯:

根據我的經驗,大多數影片錄製工具只支援 NVENC,如果你使用 AMD 顯示卡,就會轉而使用 CPU 進行編碼,導致整體效能大幅下降。AMD 本應使用 VA-API,但這個系統並不穩定,稍有不慎就會出現故障或崩潰。 來源

相比現有解決方案的優勢

與 NVIDIA ShadowPlay 等替代方案相比,使用者對該系統的可靠性印象深刻。新功能的後臺錄製模式解決了一個常見問題——使用者經常忘記在精彩時刻發生前開始錄製。一些使用者表示,由於 NVIDIA 解決方案存在音訊同步問題和整體可靠性問題,已經轉而使用 Steam 的新功能。

時間軸整合創新

獲得積極反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時間軸和事件標記系統。與遊戲事件和成就的整合提供了上下文標記,使查詢特定時刻變得更加容易。這代表了遊戲錄製功能的重大進步,儘管一些開發者對實施成本表示擔憂。

儲存和格式考慮

使用者發現的一個明顯限制是缺乏原始影片儲存選項。目前,系統只儲存壓縮影片,這可能會限制專業內容創作者的後期處理選項。不過,這種方法可能對普通使用者有利,因為它減少了儲存需求。

Steam Deck 整合

該功能在 Steam Deck 上獲得了特別好的評價,使用者反饋在記錄錯誤和與開發者分享遊戲時刻方面體驗良好。但是,一些使用者注意到在高解析度錄製方面存在限制,特別是在 4K 60fps 的情況下。

這個新的錄製系統代表了整合遊戲錄製解決方案的重大進步,儘管其最終成功可能取決於 Valve 如何解決當前的效能問題,特別是在使用 AMD 硬體的 Linux 系統上。時間軸功能和 Steam Deck 整合展現出特別的潛力,預示著未來改進的可能性。

來源: Steam 遊戲錄製 Hacker News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