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8.2 更新允許 WhatsApp 成為 iPhone 上的預設訊息和通話應用

BigGo Editorial Team
iOS 18.2 更新允許 WhatsApp 成為 iPhone 上的預設訊息和通話應用

蘋果透過其最新的 iOS 更新繼續擴充套件使用者自定義選項,讓 iPhone 使用者能夠更好地控制他們的預設應用程式。最近的 iOS 18.2 更新為使用者與第三方訊息和通話應用程式的互動方式帶來了重大變化,而 WhatsApp 成為首批利用這些新功能的主要平臺之一。

在 iOS 182 中將 WhatsApp 設定為預設通話應用
在 iOS 182 中將 WhatsApp 設定為預設通話應用

iOS 18.2 中的新預設應用功能

最新的 iOS 18.2 更新在 iPhone 設定選單中引入了專門的預設應用選項卡,這代表著蘋果傳統封閉生態系統的重大轉變。這一新功能允許使用者選擇他們偏好的訊息和通話功能應用,而不僅限於蘋果的原生應用。這一變化標誌著向更大程度定製 iPhone 體驗邁出的重要一步,讓使用者能夠更好地控制他們與裝置的互動方式。雖然這一功能在 Android 裝置上已經存在多年,但它在 iOS 上的出現表明蘋果越來越願意適應使用者偏好和第三方整合。

iOS 18.2 主要功能:

  • 在設定中新增專門的預設應用選項卡
  • 可設定預設資訊應用選項
  • 可設定預設通話應用選項
  • 第三方應用的聯絡人整合功能

WhatsApp 作為預設應用的整合

WhatsApp 迅速支援了蘋果的新預設應用功能,成為首批提供官方整合的主要訊息平臺之一。使用者現在可以透過 iPhone 設定選單將 WhatsApp 指定為預設訊息和通話應用程式。這種整合為 WhatsApp 使用者創造了更流暢的體驗,允許他們直接從聯絡人列表或電話應用發起通話和訊息,而無需先手動開啟 WhatsApp。這一更新特別有利於主要透過 WhatsApp 而非傳統簡訊或電話通話進行溝通的使用者,使他們首選的通訊方式在整個 iOS 介面中更易於訪問。

透過聯絡人卡片直接使用 WhatsApp 傳送訊息和撥打電話
透過聯絡人卡片直接使用 WhatsApp 傳送訊息和撥打電話

預設應用系統的工作原理

需要理解的是,將 WhatsApp 設定為預設通話或訊息應用並不會完全替代蘋果的原生應用程式。當你收到簡訊、iMessage 或傳統電話時,這些仍將分別顯示在資訊和電話應用中。相反,預設應用設定更像是一個快捷方式系統。當你在電話應用或聯絡人應用中點選聯絡人的通話或訊息按鈕時,該操作現在將透過 WhatsApp 而不是蘋果的原生應用進行路由。在更改預設設定後首次使用此功能時,你會看到一個溢位選單,其中 WhatsApp 作為主要選項,允許你確認你的偏好或在需要時選擇替代方法。

預設應用系統的侷限性

雖然這一更新代表著向更可定製的 iPhone 體驗邁進,但仍有明顯的侷限性。如果聯絡人沒有安裝 WhatsApp,嘗試透過預設應用快捷方式向他們傳送訊息或撥打電話將只會生成一條錯誤訊息,指出他們不在該平臺上。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者需要手動開啟電話或資訊應用來聯絡這些人。此外,目前還沒有太多第三方應用更新以利用這一新功能。以前,使用者需要使用像 DefaultSMS 這樣的變通方法將訊息重定向到 WhatsApp、Signal 或 Telegram 等平臺,但現在官方支援開始出現。

展望 WWDC 2025

這一更新正值蘋果準備其 2025 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定於 6 月 9 日舉行。預計該大會將展示 iOS 19 的重大更新,早期洩露資訊表明這將是十二年來最大的介面改革。目標似乎是在不同的蘋果裝置之間創造更加無縫的體驗,這可能包括進一步擴充套件預設應用功能和第三方整合。大會還可能涉及蘋果正在進行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開發,包括此前宣傳但尚未完全實現的 Siri 改造。

如何在 iPhone 上將 WhatsApp 設定為預設應用:

  1. 確保您的 iPhone 執行 iOS 18.2 或更高版本
  2. 前往設定 > 應用程式 > 預設應用
  3. 在訊息和通話部分下,選擇 WhatsApp

蘋果對使用者自定義的不斷演變的方法

預設應用選項的引入代表了蘋果在使用者自定義方面理念的顯著轉變。從歷史上看,蘋果對核心系統功能保持嚴格控制,限制使用者修改體驗的程度。這一變化表明蘋果認識到許多使用者在日常通訊中嚴重依賴 WhatsApp 等第三方服務。透過允許這些應用更深入地與系統整合,蘋果承認了多樣化的使用者偏好,同時仍然保持對平臺的整體控制。這種平衡的方法可能表明蘋果計劃如何處理未來的自定義請求,隨著 iOS 的不斷發展。

評價
…共 75 位評價
👍 優勢(其他評價佔56.9%)
16%
相機功能和像素
9.9%
外觀設計
6%
附加功能
5.6%
處理器性能
5.6%
電池壽命
👎 劣勢(其他評價佔65.5%)
10.1%
相機功能和像素
9.2%
外觀設計
6.2%
價格
4.6%
螢幕刷新率
4.4%
電池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