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五年的開發,投入超過10,000名工程師,並獲得2,700多項專利,華為終於揭開了其雄心勃勃的桌面作業系統。這標誌著中國科技巨頭在與西方國家持續緊張關係中追求技術自主的重要里程碑。
邁向技術獨立的大膽一步
華為新推出的 HarmonyOS PC(在中國稱為鴻蒙電腦)代表了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堅決的努力,旨在建立一個完全獨立於西方技術的完整計算生態系統。在華為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上,由華為平板與個人電腦業務總裁朱東東揭幕,該作業系統建立在三個基本支柱上:鴻蒙基礎、鴻蒙生態和鴻蒙體驗。
核心架構和技術基礎
基礎元件包括華為自主研發的鴻蒙核心,輔以方舟引擎提升圖形和使用者介面效能。安全方面由星盾架構負責,實現晶片級全盤加密——這意味著即使物理移除裝置中的驅動器,資料仍然受到保護。這比 Windows 的 BitLocker 有了顯著進步,後者預設情況下並不在所有裝置上提供晶片級加密。
HarmonyOS PC 關鍵元件
- HarmonyOS 基礎:包括 HarmonyOS 核心、用於圖形處理的 Ark 引擎、StarShield 安全架構
- HarmonyOS 生態系統:超過150款專屬應用程式和2,000多個通用生態系統應用程式的整合
- HarmonyOS 體驗:支援1,000多種外部裝置(跨20個裝置類別的800種標準外設)
硬體規格
- 處理器:麒麟 X90 桌面晶片(10核)
- 釋出日期:2025年5月19日
應用生態和軟體相容性
在釋出時,HarmonyOS PC 將包含150多個獨家應用程式,並與2,000多個通用生態系統應用整合。系統自帶整合的 WPS 辦公套件和各種應用程式,旨在滿足基本計算需求。雖然這比 Windows 龐大的軟體庫少得多,但華為注重質量和整合,而非數量。對於需要 Windows 相容性的使用者,可以透過 Oseasy 虛擬機器執行 Windows 11。
硬體整合和裝置連線
HarmonyOS PC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方面可能是其無縫的多裝置協作能力。該作業系統支援1,000多個外部裝置,包括20個裝置類別中的800個標準外設,如鍵盤、滑鼠和顯示器,以及200多個輔助裝置,如印表機和掃描器。使用華為的分散式軟匯流排技術,使用者可以在裝置之間拖動檔案,跨多個螢幕共享鍵盤和滑鼠,並即時切換應用程式——在華為產品生態系統中建立統一體驗。
AI驅動功能和使用者體驗
作為現代作業系統的預期,HarmonyOS PC 透過華為的小藝助手實現了深度AI整合。由公司的盤古和 DeepSeek 模型提供支援,小藝可以生成模板、翻譯影像、即時總結會議內容,並提供系統級自動化。與 Microsoft 的 Copilot 不同,小藝更深入地嵌入作業系統,可以透過語音、影像或文字輸入訪問系統級命令。
使用者介面和設計理念
在視覺上,HarmonyOS PC 與 Microsoft 的 Windows 相比,更像 Apple 的 macOS。介面在主螢幕底部中央有一個圖示停靠欄,具有簡潔的基於卡片的桌面佈局和頂部狀態列。系統融入了動態桌布、動效、基於重力的視覺效果和分層視窗過渡,呈現現代美學。手勢控制也更加直觀,支援三指滑動、拖放多工處理和系統級螢幕分割。
與 Windows 的主要區別
- 架構:為 Huawei 硬體垂直整合,而 Windows 則注重通用相容性
- 多裝置整合:原生分散式計算能力,而 Windows 依賴第三方解決方案
- 使用者介面:類似 macOS 的程式塢和基於卡片的佈局,而 Windows 採用傳統工作列方式
- AI 整合:系統級小藝助手,而 Windows 則是 Copilot
- 安全性:預設晶片級全盤加密,而 Windows 使用 BitLocker 和第三方安全工具
硬體和釋出詳情
首款 HarmonyOS PC 將於2025年5月19日正式釋出,搭載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X90桌面晶片——這是專為新作業系統設計的10核處理器。該裝置將不支援原生 Windows,強化了華為對其獨立生態系統的承諾。
市場影響和未來前景
雖然 HarmonyOS PC 代表了華為的重大技術成就,但其全球影響可能受到地緣政治因素和軟體相容性問題的限制。該系統可能在中國找到最強勁的採用率,華為在那裡保持著主導市場地位,政府和機構使用者可能更傾向於選擇國產替代西方軟體的方案。
然而,對華為來說,HarmonyOS PC 不僅僅是一個作業系統——它是技術獨立的宣言,也是建立統一、跨裝置數字生態系統、擺脫外部依賴的關鍵一步。它能否挑戰 Windows 和 macOS 的全球主導地位仍有待觀察,但其開發本身就標誌著全球技術格局分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