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傳播的 TikTok "透明手機"影片揭秘為 Methaphone:一種對抗智慧手機成癮的工具

BigGo Editorial Team
病毒式傳播的 TikTok "透明手機"影片揭秘為 Methaphone:一種對抗智慧手機成癮的工具

最近,一段 TikTok 影片顯示一名女子在滾動瀏覽一個看似完全透明的智慧手機,這段影片吸引了全網的注意,產生了數百萬的瀏覽量,並引發了關於移動技術可能突破的各種猜測。這個神秘的裝置看起來像一塊透明的玻璃板,沒有任何可見的元件,但實際上它與許多科技愛好者最初假設的大不相同。

病毒式傳播現象

這段9秒鐘的影片由 TikTok 使用者 askcatgpt 釋出,拍攝了一名女子在舊金山一家看似 Chipotle 餐廳的隊伍中,滾動瀏覽一個形狀酷似智慧手機的透明裝置。這段影片已經累積超過5000萬次觀看和330萬個贊,影片中女子專注地看著這個透明物體,用拇指在其表面滑動,模仿典型的智慧手機互動方式。釋出者在影片上疊加了問題對不起,這是什麼鬼東西?,引發了全球觀眾的大量回應和各種理論猜測。

猜測與困惑

評論區很快就充滿了關於這個神秘裝置的各種理論。許多觀眾自信地聲稱這是 Nokia 的新產品,有些人特別提到這是去年十月釋出的所謂 Nokia Clear Phone。其他人則採取了更幽默的方式,開玩笑說如果放錯地方,這樣一個透明裝置會有多難找,或者暗示這名女子是來自未來的特工。這些猜測突顯了消費者對智慧手機技術下一個重大創新的渴望,尤其是那些打破傳統形態的設計。

神秘背後的真相

儘管引發了極大興趣,但真相卻更為平凡卻發人深省。這個物體被稱為 methaphone —— 它不是一個有功能的電子裝置,而是一塊形狀像 iPhone 的透明亞克力板。它被創造出來是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而非商業產品,目的是幫助智慧手機成癮者透過提供一個物理替代品來管理他們的依賴,這個替代品模仿了握持真實手機的感覺,但沒有任何數字干擾。

Methaphone 的目的

Methaphone 代表了一種解決智慧手機成癮問題的有趣方法。它的創造者將其開發為一種正念工具,幫助人們更加意識到他們出於習慣而非必要頻繁拿起手機的行為。透過用這個無功能的複製品替代真實的智慧手機,使用者可能會了解到他們檢視手機的習慣,並可能減少螢幕使用時間。這個概念與2014年的 NoPhone 類似,後者是一個由 Kickstarter 眾籌的塑膠板,也旨在幫助人們打破對智慧手機的依賴。

Methaphone 與 NoPhone 對比

特點 Methaphone NoPhone
材質 透明亞克力 塑膠
外觀 透明 純黑/白色
推出年份 2023年 2014年
用途 針對智慧手機成癮的社會實驗 針對智慧手機成癮的新奇物品
資金來源 私人投資 Kickstarter(籌集了18,000美元)
媒體曝光 TikTok 病毒影片(超過5000萬次觀看) Shark Tank 節目出現(第7季)
當前供應狀況 售罄 已停產

數字成癮的科學原理

Methaphone 實驗觸及了一個真實的神經科學問題。根據神經科學家 Mark Williams 博士的說法,智慧手機通知會觸發我們大腦的認知控制網路,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並創造依賴迴圈。每一次提示音、震動或視覺提醒都被我們的大腦視為需要立即關注的事情,從而強化成癮行為模式。這種科學理解強調了為什麼像 methaphone 這樣簡單的物理替代品可能無法完全解決數字依賴的複雜神經學方面。

現實世界的結果

TikTok 使用者 askcatgpt 後來分享了她攜帶 methaphone 一週的經歷,坦率地承認它並沒有顯著減少她實際的智慧手機使用。這一結果表明,雖然物理替代品可能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數字習慣,但它們可能不足以打破根深蒂固的行為模式。儘管如此,這個實驗在引發關於數字正念和我們與技術關係的對話方面取得了成功。

Methaphone 的未來

在影片病毒式傳播後,對 methaphone 的興趣激增,許多觀眾表示希望為自己購買一個。據報道,創造者已經售罄了初始批次,現在正在向願意進行和記錄自己的社會實驗的人傳送 methaphone。這種協作方式旨在收集更多關於不同個體如何響應這一概念的資料,並繼續進行更廣泛的數字健康對話。

更廣泛的對話

Methaphone 現象反映了社會對技術依賴的日益關注。隨著智慧手機制造商不斷開發越來越沉浸式和吸引注意力的裝置,專注於數字健康的反向運動正在獲得牽引力。Methaphone 影片的病毒性質表明,許多人對關於與技術建立更健康關係的對話持開放態度,即使解決方案尚不完美。

在科技公司競相爭奪我們更多注意力的時代,像 methaphone 這樣的簡單實驗提醒我們質疑自己的數字習慣,並考慮技術如何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而不是相反。雖然一塊透明亞克力板不能解決智慧手機成癮這一複雜問題,但它成功地以一種能引起數百萬人共鳴的方式將這一對話帶入了聚光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