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pberry Pi 5 突破極限,超頻達 3.4 GHz
在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工程和運氣結合的壯舉中,科技愛好者 Jeff Geerling 成功將 Raspberry Pi 5 超頻到世界紀錄的 3.4 GHz。這一成就展示了這款微型單板電腦的潛力,同時也突顯了極限超頻的挑戰和限制。
邁向 3.4 GHz 的歷程
Geerling 突破 3 GHz 障礙的旅程始於今年早些時候,當時他在圓周率日成功將 Raspberry Pi 5 推至 3.14 GHz。然而,進一步的進展最初受到 Raspberry Pi 韌體電壓限制的阻礙。
最近的韌體更新和 NUMA 模擬補丁解鎖了更高頻率,使 Geerling 能夠更進一步。他最新的嘗試包括:
- 找到一個優質的 Raspberry Pi 5 晶片樣本
- 實施自定義程式碼以將電壓提高到建議水平之上
- 使用廣泛的散熱解決方案,包括:
- 熱電(Peltier)CPU 散熱器
- 板底下的散熱片
- 3D 列印風扇以增加氣流
![]() |
---|
展示用於將樹莓派 5 超頻至 34 GHz 的先進冷卻設定的熱成像圖 |
基準測試結果
超頻後的 Raspberry Pi 5 在 Geekbench 6 測試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分數:
- 單核心:1121
- 多核心:2219
雖然這些數字無法與高階桌面處理器相比,但對於小巧的 Raspberry Pi 平臺來說,這代表了顯著的效能提升。
實際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極端超頻帶來了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 保修失效:所需的修改會使 Raspberry Pi 的保修失效。
- 晶片運氣:成功與否高度依賴於擁有一個特別優秀的晶片樣本。
- 散熱需求:需要大量且不切實際的散熱解決方案。
- 功耗:超頻後的 Pi 耗電量約為原始設定的兩倍。
- 邊際收益:14% 的效能提升可能無法為大多數使用者帶來足夠的價值。
實驗精神
Geerling 本人承認,這種極端超頻對於典型的 Raspberry Pi 使用場景來說並非必要或實用。這個專案體現了 Raspberry Pi 社群中常見的「因為我們能做到」的精神,純粹為了探索可能性而推動界限。
雖然普通使用者不需要(也無法)複製這些結果,但像這樣的實驗有助於推動創新,並展示了像 Raspberry Pi 這樣的低成本計算平臺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