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桌面演進:從 X11 到 Wayland 的複雜歷程

BigGo Editorial Team
Linux 桌面演進:從 X11 到 Wayland 的複雜歷程

在 Linux 桌面環境中,從 X11 向 Wayland 的過渡引發了社群內的激烈討論,特別是關於視覺故障、輸入處理和整體使用者體驗方面的問題。儘管最近在 Xwayland 視窗調整方面的改進顯示出一定進展,但使用者仍在討論這兩種顯示伺服器協議之間的利弊。

顯示伺服器的現狀

最近 KWin 在處理 Xwayland 視窗調整方面的發展,突顯出了 Linux 桌面環境的進展和持續存在的挑戰。雖然視覺效果有明顯改善,但社群反饋揭示了這一轉變更為複雜的現狀:

Wayland 的優勢

  • 多顯示器支援 :使用者報告在多顯示器不同重新整理率的處理上表現更好
  • 安全性改進 :加強了應用程式之間的隔離,防止未經授權訪問系統範圍的輸入事件
  • 更流暢的動畫 :更好的幀同步和消除畫面撕裂

持續存在的挑戰

  1. 輸入法支援

    • 多位使用者報告多語言輸入問題,特別影響:
    • CJK(中文、日文、韓文)輸入法
    • 鍵盤佈局切換
    • 自定義按鍵對映
  2. 傳統應用程式支援

    • 在 Xwayland 下執行的 X11 應用程式可能仍會出現視覺問題
    • CAD 軟體在指標控制方面存在問題
    • 螢幕共享complications,特別是某些特定應用程式
  3. 實現複雜性

    • 不同的合成器提供不同級別的功能支援
    • BSD 系統在相容性方面面臨額外挑戰
    • 螢幕捕獲和錄製工具需要特定的 Wayland 相容實現

未來發展方向

社群對過渡的步伐和方向存在分歧。雖然一些人稱讚 Wayland 帶來的安全性和技術改進,但也有人對失去他們在 X11 中依賴的功能表示失望。對於依賴特定軟體的企業使用者來說,情況尤其複雜,因為這些軟體可能尚未完全相容 Wayland。

最近的改進

  • KDE 在最近的社群目標中優先改進輸入處理
  • 像 KWin 這樣的合成器正在實現複雜的幀同步
  • FreeBSD 和 OpenBSD 透過基於 wlroots 的合成器獲得更好的 Wayland 支援

展望未來

隨著 Wayland 的不斷成熟,關注點似乎正從基本功能轉向完善性和相容性。然而,社群強調在輸入法、無障礙性和跨平臺支援等領域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案,才能使 Wayland 完全取代所有使用場景中的 X11。

注:雖然最近的 Xwayland 視窗調整修復等視覺改進顯示出進展,但對於使用者和開發者來說,更廣泛的轉變仍然存在技術和實踐方面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