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拒絕歐盟對搜尋和 YouTube 的強制事實核查要求

BigGo Editorial Team
Google 拒絕歐盟對搜尋和 YouTube 的強制事實核查要求

在突顯科技巨頭與監管機構之間持續緊張關係的重要進展中,Google 對歐盟即將實施的強制性事實核查要求採取了堅定立場。這一決定標誌著在主要線上平臺內容稽核和數字虛假資訊控制辯論中的關鍵時刻。

爭議背景

歐盟的《虛假資訊行為準則》最初是一個自願性框架,將於2025年晚些時候成為強制性要求。雖然 Google 最初於2022年與 Microsoft 、 Meta 和 TikTok 等40個其他平臺一起簽署了自願版本,但該公司現已明確表示將在該準則根據《數字服務法》(DSA)成為強制性之前退出事實核查承諾。

重要時間線:

  • 2022年: Google 簽署歐盟《虛假資訊實踐自願準則》
  • 2024年8月: YouTube 推出上下文註釋功能
  • 2025年:歐盟《虛假資訊實踐準則》將成為強制性要求

Google 的立場和理由

Google 全球事務主管 Kent Walker 在致歐盟委員會的信中明確闡述了公司的立場。這家科技巨頭認為第三方事實核查整合對其服務而言既不適當也不有效。Google 計劃加強其現有的內容稽核實踐,而不是實施外部事實核查功能。據報道,這些做法在近期全球選舉中管理虛假資訊方面已顯示出成效。

提出的替代方案

Google 沒有采用歐盟規定的事實核查措施,而是專注於開發和實施替代工具來進行內容驗證和提供背景資訊。該公司強調了幾項舉措,包括引入 Synth ID 水印、YouTube 上的人工智慧披露,以及類似於 X 平臺社群筆記的功能,允許使用者為影片新增上下文資訊。這些工具於2024年8月在 YouTube 上推出,根據 Google 的說法,已經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結果。

Google 提出的主要功能特點:

  • Synth ID 水印技術
  • YouTube 平臺上的人工智慧披露宣告
  • 上下文註釋系統
  • 現有的內容稽核工具
Google 加強內容驗證和打擊數字虛假資訊的舉措
Google 加強內容驗證和打擊數字虛假資訊的舉措

影響和未來展望

Google 與歐盟之間的這場對峙代表著數字平臺監管的關鍵時刻。雖然 Google 堅持透過自己的方法打擊虛假資訊,但該公司拒絕整合第三方事實核查可能會在《數字服務法》完全生效後面臨監管挑戰。這種情況也恰逢其他科技巨頭,如 Meta ,正在重新考慮其在各個地區的事實核查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