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達60萬億美元,中國領先供應鏈

BigGo Editorial Team
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達60萬億美元,中國領先供應鏈

隨著人形機器人行業迎來被普遍認為的 ChatGPT 時刻,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揭示了該行業的巨大潛力,分析師預計其總潛在市場規模可達60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經濟規模。這份全面分析報告的釋出正值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預測該行業將迎來革命性增長之際。

市場規模預測:人形機器人的總潛在市場規模達60萬億美元

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支柱

摩根士丹利具有開創性的人形機器人100報告確定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三個關鍵領域。大腦領域包括22家公司,其中包括 NVIDIA、Microsoft 和 Google 等科技巨頭,主要專注於AI晶片、軟體和半導體。身體領域包括64家公司,涵蓋感測器、電池、電機和減速器等硬體元件。整合商領域包括22家公司,主要是開發完整人形機器人系統的汽車和科技企業。

行業細分:大腦(22家公司),身體(64家公司),整合商(22家公司)

中國的主導地位

分析報告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發現顯示,中國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佔據63%的份額,在身體領域具有特別強大的優勢。中國擁有56%的已確認人形機器人開發商和45%的系統整合商。摩根士丹利預計,到205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機器人數量將達到5900萬臺。

供應鏈分佈:中國掌控全球63%的人形機器人供應鏈

Tesla 的宏偉生產計劃

Tesla 為其 Optimus 人形機器人制定了激進的生產目標,計劃在2025年實現月產1000臺,2026年擴大到月產10000臺,到2027年達到月產10萬臺。Musk 預計 Optimus 將產生超過10萬億美元的收入,可能成為 Tesla 的主要收入來源。

Tesla 生產目標:

  • 2025年:每月1,000臺
  • 2026年:每月10,000臺
  • 2027年:每月100,000臺

行業勢頭和市場反應

最近的發展催化了市場興趣,特別是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展示了16臺人形機器人之後。市場反應顯著,節後兩個交易日內A股人形機器人指數上漲9.11%。

未來市場動態

該行業正吸引著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的廣泛參與。Figure 等公司已宣佈在自主機器人AI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承諾帶來前所未有的能力。AI技術進步、硬體成熟和生產成本下降的趨勢表明,2025年可能標誌著人形機器人大規模生產的開始。

中國市場預測:到205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人民幣,機器人數量將達到5900萬臺

全球競爭格局

雖然中國在製造和整合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但西方公司在特定領域保持優勢。NVIDIA 在AI處理和模擬平臺方面確立了主導地位,而 Tesla 則利用其全自動駕駛(FSD)演算法專業知識應用於機器人技術。這創造了一個複雜的競爭格局,區域優勢互補推動全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