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MD 準備正式推出其下一代中端產品,顯示卡市場正在升溫。最近的洩露為我們提供了早期的一瞥,這可能是 AMD 多年來最具競爭力的 GPU 釋出,效能指標顯示新的 Radeon RX 9070 系列可能最終會在關鍵的中高階市場對 Nvidia 的主導地位構成嚴峻挑戰。
效能基準測試顯示顯著提升
根據 VideoCardz 獲得的內部基準測試洩露資訊,AMD 即將推出的 Radeon RX 9070 XT 預計在 4K 解析度下的混合光柵化和光線追蹤工作負載中比之前的 7900 GRE 效能提升約 42%。標準的 RX 9070 型號相比同一顯示卡提升了約 20%。據報道,這些測試涵蓋了 30 多款遊戲,使用超高或最高圖形設定,沒有使用任何升級或幀生成技術,與 Nvidia 典型的基準測試方法相比,提供了更透明的原始效能檢視。
效能提升(根據洩露資訊)
- RX 9070 XT 比 7900 GRE:在混合工作負載中快約42%
- RX 9070 比 7900 GRE:在混合工作負載中快約20%
- RX 9070 XT 光線追蹤:比 7900 GRE 快最多68%
- RX 9070 XT 光柵化:比 7900 GRE 快23-46%
光線追蹤效能提升最為顯著
這些洩露的基準測試中最值得注意的方面可能是光線追蹤效能的顯著提升,這傳統上是 AMD 相對 Nvidia 的弱點。據報道,RX 9070 XT 在光線追蹤工作負載中比 7900 GRE 快至多 68%,而在傳統光柵化效能方面提升了 23% 到 46%。同樣,標準的 RX 9070 與其前代產品相比,光線追蹤效能提升了高達 38%。基準測試的遊戲包括光線追蹤密集型遊戲如《賽博朋克 2077》和《星球大戰:殲敵》,以及光柵化為主的遊戲如《戰神:諸神黃昏》和《星空》。
詳細規格揭示具有競爭力的硬體
洩露的規格描繪了一幅具有高度競爭力的硬體圖景。據報道,Radeon RX 9070 XT 配備了 64 個 RDNA 計算單元、64 個光線加速器和 128 個 AI 加速器,擁有 4096 個流處理器,遊戲時鐘頻率為 2400 MHz,最高可提升至 2970 MHz。據估計,這一配置可提供約 48.7 TFLOPS 的精確計算效能。
標準的 RX 9070 使用相同的 Navi 48 GPU,但規格有所降低:56 個計算單元、56 個光線加速器、112 個 AI 核心和 3584 個流處理器。它執行在較低的時鐘頻率,遊戲時鐘為 2070 MHz,提升時鐘為 2540 MHz。
AMD Radeon RX 9070 XT 規格
- 64個RDNA計算單元
- 64個光線加速器
- 128個AI加速器
- 4096個流處理器
- 2400 MHz遊戲時鐘頻率
- 2970 MHz加速時鐘頻率
- ~48.7 TFLOPS計算效能
![]() |
---|
AMD Radeon 顯示卡展示了先進的規格,為遊戲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效能 |
與 Nvidia RTX 5070 系列的對比
雖然據報道 AMD 在官方基準測試中沒有直接將其新卡與 Nvidia RTX 5070 系列進行比較,但第三方分析表明,9070 XT 在光柵化效能方面可能與 RTX 5070 Ti 不相上下,儘管在光線追蹤方面可能仍有差距。標準的 9070 似乎與 RTX 5070 提供了具有競爭力的效能,在記憶體配置方面還有一些優勢。
兩款 AMD 顯示卡都使用 GDDR6 記憶體,而不是一些競爭產品中的較新 GDDR7,但它們透過在某些配置中提供更多的 VRAM 和更寬的記憶體匯流排來補償。這可能在記憶體密集型工作負載和未來需要更多影片記憶體的遊戲中提供優勢。
AMD Radeon RX 9070 規格
- 56個計算單元
- 56個光線加速器
- 112個AI核心
- 3584個流處理器
- 2070 MHz遊戲時鐘
- 2540 MHz加速時鐘
價格和可用性
雖然官方價格尚未確認,但傳言表明 RX 9070 系列的定價可能在 600 美元至 700 美元之間。這一定價策略將使它們與 Nvidia RTX 5070 系列直接競爭。這些顯示卡預計將在 3 月初推出,AMD 計劃在本週五公佈完整規格、價格和釋出日期。
FSR 4 專屬於 RX 9000 系列
原始基準測試中未反映的一個重要優勢是 AMD 即將推出的 FSR 4 升級技術,據報道,這將專屬於 RX 9000 系列。這可能在啟用時縮小與 Nvidia 產品的效能差距,儘管需要實際測試來驗證其有效性。
最終思考
如果這些洩露的基準測試和規格證明是準確的,AMD 的 Radeon RX 9070 系列可能代表了該公司近年來最具競爭力的 GPU 釋出。隨著光柵化和光線追蹤效能的顯著提升,以及具有競爭力的規格,AMD 似乎準備在關鍵的中高階 GPU 市場挑戰 Nvidia 的主導地位。然而,與所有釋出前的資訊一樣,在官方公告和獨立評測確認實際效能之前,這些細節應該持謹慎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