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慧持續改變全球各行各業,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正在努力尋找有效管理其實施的方法。英國和馬來西亞的最新發展突顯了人工智慧治理的不同方法,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尋求創新與負責任使用之間的平衡。
英國議員挑戰監管與創新之間的虛假二分法
Richmond 勳爵 Chris Holmes 堅決拒絕國家必須在監管人工智慧和促進創新之間做出選擇的觀點。在倫敦 Fortune 的 Brainstorm AI 會議上發言時,他稱這種觀點完全是胡說八道,是幾十年來困擾民主國家的虛假二分法。Holmes 勳爵向英國議會提出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工智慧安全法案,他認為適度的監管對所有人都有利——從創新者和投資者到公民和消費者。
提及的重要人物:
- Lord Chris Holmes of Richmond:英國議員,AI安全法案的推動者
- Lord Tim Clement-Jones:提出了公共機構演算法和自動決策系統法案
- Fahmi Fadzil:馬來西亞通訊部長
- Navrina Singh: Credo AI 的創始人/CEO
- Betsabeh Madani-Hermann:飛利浦全球研究主管
國際標準作為基於司法管轄區監管的替代方案正在獲得關注
圍繞人工智慧監管的辯論常常集中在地理差異上,美國採取較為寬鬆的方法,而歐洲則實施更嚴格的控制。Tim Clement-Jones 勳爵在2月份提出了另一項人工智慧法案,他建議將重點轉向國際標準而非特定司法管轄區的法規。他特別強調了國際標準化組織的42,001全球標準框架,該框架已被多家公司採用。這種方法可能會彌合不同監管理念之間的差距。
提及的人工智慧監管關鍵方法:
- 英國:透過議會法案採取"適度監管"方法
- 歐盟:更嚴格的監管框架,受到一些美國官員的批評
- 美國:聯邦層面採取更自由放任的方法
- 馬來西亞:為新聞業中的人工智慧制定具體指導方針
- 全球: ISO 42,001 標準框架作為潛在的國際解決方案
行業專家質疑全球框架的充分性
儘管對國際標準充滿熱情,但一些行業專家對其有效性仍持懷疑態度。人工智慧治理平臺 Credo AI 的創始人兼執行長 Navrina Singh 警告說,僅僅為了合規而勾選方框會使公司在人工智慧競賽中成為輸家。她強調,雖然全球框架有良好的意圖,但它們往往無法解決人工智慧實施和運營管道的具體環境。Singh 主張採用更細緻、針對特定用例的監管方法,而不是普遍適用同樣規則的花生醬方法。
馬來西亞在公共失誤後探索新聞業人工智慧指導方針
同時,在東南亞,馬來西亞通訊部表示準備與媒體代表會面,討論新聞業中人工智慧使用的指導方針。通訊部長 Fahmi Fadzil 表示,他將優先與馬來西亞全國記者聯盟和馬來西亞新聞學院會面,收集有關媒體負責任實施人工智慧的意見。這一倡議是在最近涉及人工智慧生成內容的公共尷尬事件之後提出的,包括一家當地報紙和教育部對馬來西亞國旗的錯誤描述。
平衡新聞自由與負責任的人工智慧使用
Fahmi 部長指出,馬來西亞在無國界記者組織新聞自由指數中的排名有所提高,該國目前在全球排名第88位,在東盟國家中排名第二。然而,他強調,雖然馬來西亞記者有自由發言和報道的權利,但現有法律仍然適用——特別是關於涉及種族、宗教和皇室的敏感話題。這種平衡行為反映了更廣泛的全球挑戰,即在維護言論自由的同時防止人工智慧技術的濫用。
行業合作成為關鍵戰略
在這兩個地區,監管機構、創新者和終端使用者之間的合作似乎正被認為是有效人工智慧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Philips 全球研究主管 Betsabeh Madani-Hermann 強調了她的公司的方法,即從開發過程一開始就將監管機構、創新者、工程師、臨床醫生都召集在同一個房間。這種協作方法旨在防止孤立的開發,避免無法考慮監管和實際細微差別的情況。
沙盒提供潛在的監管創新
Tim Clement-Jones 勳爵提到的一種有前途的方法是在各部門之間進行沙盒監管。這種方法允許公司在受控的監管環境中測試人工智慧實施,在更廣泛部署之前瞭解自己監管機構的框架。這樣的方法可能會在過度限制和危險寬鬆的監管環境之間提供一條中間道路,可能會解決創新倡導者和安全支持者雙方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