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 vs 本地部署:解析 37signals 節省200萬美元的雲退出成功案例背後的隱藏經濟學

BigGo Editorial Team
雲計算 vs 本地部署:解析 37signals 節省200萬美元的雲退出成功案例背後的隱藏經濟學

科技界正在積極討論雲計算與本地基礎設施的經濟性對比,這場討論源於 37signals 最近披露的成功雲退出戰略。儘管雲計算已被廣泛視為許多企業的預設選擇,但社群討論表明,特別是對於工作負載可預測的公司而言,這個皇帝的新裝可能並不如之前想象的那麼完美。

擺脫雲計算的真實經濟賬

來自科技界的一個重要見解顯示,37signals 在 Dell 系統上的70萬美元投資實際上代表著相對適中的基礎設施規模——可能僅僅是兩個完整的伺服器機架。考慮到現代託管成本可能低至每月1萬美元,與他們之前320萬美元的年度雲支出相比,這種經濟效益變得特別引人注目。

資料分析

  • 之前的 AWS 成本:每年約320萬美元
  • 新硬體投資:70萬美元(一次性成本)
  • 預估託管成本:每年約12萬美元
  • 當前雲支出:130萬美元(臨時支出,因 AWS S3 合同)
  • 預計五年節省:超過1000萬美元

被忽視的環節

社群討論指出了 37signals 公開敘述中缺失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管理本地基礎設施的人力成本。然而,該公司首席技術官 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回應了這個問題,指出與最初預期需要擴大工作團隊的猜測相反,轉型後他們保持了相同的團隊規模。

雲計算的最佳應用場景

這場討論引發了關於雲計算何時在財務上更有意義的更廣泛辯論。科技界形成的共識表明,雖然雲服務在可變或不可預測的工作負載方面表現出色,但對於穩定、可預測的運營而言,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支出——這一觀點挑戰了當前行業雲優先的思維定式。

展望未來

37signals 計劃透過將其剩餘的 AWS S3 儲存(目前儲存著10PB的資料)替換為具有18PB容量的雙資料中心 Pure Storage 配置來進一步最佳化其基礎設施。這一舉措的成本預計與一年的 S3 費用相當,可能帶來更大的長期節省。

行業影響

雖然這個成功案例令人信服,但值得注意的是,雲資源回遷專案仍然相對罕見,分析師估計只有個位數百分比的公司正在積極將工作負載遷回本地。最終決定取決於每個組織的具體情況,包括現有基礎設施、工作負載模式和技術專長。

這個案例研究提醒我們,雖然雲計算已經徹底改變了科技行業,但它不應被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方案。對於那些擁有穩定、可預測工作負載和管理自有基礎設施技術能力的公司而言,傳統的本地部署方式可能仍然能帶來顯著的財務優勢。

技術社群正在討論雲計算和本地基礎設施的影響,突顯了行業觀點的趨勢和變化
技術社群正在討論雲計算和本地基礎設施的影響,突顯了行業觀點的趨勢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