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平臺使用者達到1300萬,學術界加速遷移至 Bluesky

BigGo Editorial Team
隨著平臺使用者達到1300萬,學術界加速遷移至 Bluesky

學術社交媒體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轉變,科學家們,尤其是天文學家和氣候研究人員,正在越來越多地遷移到 Bluesky 。這一趨勢的出現恰逢 Bluesky 宣佈其使用者數量突破1300萬,並完成1500萬美元A輪融資。

學術界遷移與社群發展

該平臺迎來了大量學術界專業人士的加入,其中天文學家走在前列。使用者反饋顯示,科學界在平臺上非常活躍,包括與 JWST(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研究人員和天體攝影師的直接互動。在科技界知名人士 Kelsey Hightower 最近離開 Twitter/X 後,這一遷移趨勢進一步加強,隨之帶來了眾多創業者和科技專業人士。

支援學術社群的平臺功能

Bluesky 在社群建設方面提供了幾個獨特的功能:

  • 入門包 :允許使用者發現並關注特定領域的精選賬號列表
  • 自定義列表 :使用者可以根據興趣領域(天文學、網路開發等)建立和組織自己的資訊流
  • 自定義資訊流 :提供超過5萬個針對不同興趣和主題的演算法資訊流

盈利策略與社群重點

與傳統社交平臺不同,Bluesky 宣佈的付費功能不會給付費使用者帶來演算法優勢。平臺計劃推出:

  • 更高質量的影片上傳
  • 個人資料定製選項
  • 創作者變現途徑
  • 支援內容創作者的支付服務

社群挑戰與管理

隨著平臺的成長,它在維護內容質量和管理社群互動方面面臨挑戰。公司已投資於:

  • 反騷擾工具
  • 信任和安全措施
  • 開源管理工具,如 Ozone
  • 明確的反騷擾和威脅的社群準則

未來展望

在 Bluesky 主要基礎設施之外,已有超過1000個個人資料伺服器(PDS),表明其去中心化方法正在獲得認可。最近由 Blockchain Capital 領投的融資旨在進一步發展平臺,同時保持核心功能的免費和可訪問性。

該平臺的成長和學術界的持續採用表明,它可能成為學術交流和社交網路的重要替代選擇,特別是在傳統社交媒體平臺在內容稽核和使用者體驗方面持續面臨挑戰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