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項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開創性分析中,Morgan Stanley 釋出了《人形機器人百強: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報告,揭示了中國在這一快速發展領域的主導地位。這項全面研究強調了人形機器人的變革潛力,可能影響60萬億美元的全球市場並重塑未來工作方式。
市場預測:
- 中國2050年市場規模:人民幣6萬億元
- 中國2050年機器人部署量:5900萬臺
- 全球潛在市場影響:60萬億美元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Morgan Stanley 的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全球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佔據63%的主導份額。在確認正在開發人形機器人的企業中,73%位於亞洲,其中中國企業佔56%。這種主導地位在機器人價值鏈的本體制造領域尤為明顯,中國整合商在該市場佔比45%。
市場分佈:
-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份額:63%
- 亞洲公司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佔比:73%
- 中國企業在已確認研發專案中的佔比:56%
人形機器人的三大支柱
該報告將行業分為三個核心領域:大腦、本體和整合。大腦領域包括22家公司,其中包括 NVIDIA、Microsoft、Google 和 Meta 等科技巨頭,主要專注於人工智慧晶片、軟體和半導體。本體領域是最大的領域,包括64家公司,涵蓋感測器、電池、電機和減速器製造商。整合領域包括22家公司,主要是開發完整人形機器人系統的汽車製造商和科技集團。
行業細分:
- 大腦領域:22家公司
- 身體領域:64家公司
- 整合領域:22家公司
深圳的崛起
在中國城市中,深圳已成為重要樞紐,有七家公司入選百強榜單,包括 BYD、Tencent、UBTECH Robotics、RoboSense 和 Leadshine Technology。這些公司佔中國大陸入選企業的近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深圳的人形機器人制造商已實現超過90%的國產化率,本地供應鏈整合度超過60%。
市場潛力和未來展望
Morgan Stanley 預計人形機器人領域將實現顯著增長,特別是在中國。報告估計,到205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可能達到6萬億人民幣,預計部署5900萬臺。從全球來看,這項技術可能影響美國75%的民用職業和約40%的勞動力,代表著3萬億美元的市場機會。
競爭格局
目前全球市場有16款主要人形機器人產品,其中六款來自中國企業,包括 Xiaomi Robotics、Fourier Intelligence、XDynamic、UBTECH、YuShu 和 XPeng。這些公司與美國領先企業 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Boston Dynamics、Figure 和 Tesla 展開競爭,凸顯了該行業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