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器多樣性持續減少而隱私擔憂不斷增長的時代,Ladybird 瀏覽器專案正在科技社群獲得顯著關注。這款真正獨立的網路瀏覽器,基於網路標準構建了全新引擎,在由 Chromium 瀏覽器和 Firefox 主導的環境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選擇。
Ladybird 的崛起
Ladybird 最初是 SerenityOS(一個業餘作業系統專案)的元件,但後來分支成為獨立專案。在曾在 WebKit 和 Apple 工作過的 Andreas Kling 的領導下,該瀏覽器在過去兩年取得了顯著進步。根據社群討論,Ladybird 的渲染能力已大幅提升,使用者注意到 Gmail、Google Calendar 和 Figma 等網站現在可以完全載入,儘管功能尚未達到100%。該瀏覽器的架構包括多程序設計,有主 UI 程序、WebContent 渲染程序、ImageDecoder 程序和 RequestServer 程序,安全措施包括沙盒化標籤頁以及程序外的影像解碼和網路連線。
Ladybird 瀏覽器的主要特點:
- 多程序架構,包括 UI 程序、WebContent 渲染程序、ImageDecoder 程序和 RequestServer 程序
- 採用沙盒化的標籤頁程序以提高安全性
- 影像解碼和網路連線在程序外處理
- 支援 Linux、macOS、Windows(透過 WSL2)和其他類 Unix 系統
- 目前仍在開發中,尚未準備好供一般使用者使用
- 計劃從 C++ 程式語言過渡到 Swift 程式語言
- 作為非營利專案獲得了 100 萬美元的初始捐贈資金
財務支援和非營利組織地位
2024年7月,Ladybird 獲得重大支援,成為正式的非營利組織,並獲得了 GitHub 聯合創始人 Chris Wanstrath 100萬美元的捐贈。根據專案網站,這筆資金提供了約18個月的運營資金,該專案旨在透過根據需要調整運營規模來始終保持這一財務安全水平。該專案透過其網站上的 Donorbox 連結接受捐贈,社群成員也表示有興趣請求他們的公司提供捐助。這種財務結構與 Mozilla 嚴重依賴搜尋引擎合作伙伴關係的模式形成對比。
在 Firefox 擔憂中增長的興趣
目前對 Ladybird 的大部分興趣源於最近對 Mozilla Firefox 隱私政策的擔憂。社群討論突出了一個有爭議的 GitHub 提交,該提交刪除了 Firefox 不出售使用者資料的明確承諾,取而代之的是關於與合作伙伴共享匿名資料的更模糊語言。雖然一些使用者將此視為法律澄清,但許多人認為這是 Mozilla 隱私立場的令人擔憂的轉變。
「這個專案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因為 Firefox 基本上出賣了自己的靈魂。」
這種情緒在討論中經常出現,使用者對 Mozilla 表示失望並尋找替代品。雖然有些人推薦現有的選擇如 LibreWolf 或 Waterfox(Firefox 的分支),但其他人認為 Ladybird 是一個更根本的解決方案,因為它建立在完全獨立的引擎上,而不是使用 Chromium 或 Firefox 程式碼。
技術方向和語言選擇
社群討論中強調的一個有趣的技術發展是 Ladybird 計劃過渡到 Swift 程式語言。該專案最初用 C++ 編寫(作為 SerenityOS 程式碼庫的一部分),已評估了幾種替代方案,並計劃在 Swift 6 版本釋出後開始逐步採用 Swift。這一決定似乎是由 Swift 的記憶體安全能力驅動的,這可能有助於解決通常需要主要瀏覽器供應商大型安全工程師團隊才能解決的安全問題。
未來挑戰
儘管熱情高漲,社群成員認識到該專案面臨重大挑戰。安全是首要關注點,因為現代瀏覽器需要大量資源才能正確保障安全。主要供應商僱用大型安全工程師團隊,但仍然經常釋出存在漏洞的程式碼。Ladybird 目前的小眾地位提供了一定保護,因為它不太可能成為特定目標,但如果採用率增加,這種情況將會改變。
另一個挑戰是從頭開始構建一個真正符合標準的瀏覽器,而 Google 透過其在 W3C 的主導地位和 Chrome 的市場份額有效控制著網路規範。然而,一些社群成員指出,瀏覽器多樣性本身有助於抵抗這種壟斷,因為如果非 Chrome 瀏覽器擁有有意義的市場份額,網站必須保持與它們的相容性。
隨著 Ladybird 的持續發展,它不僅代表一個新的瀏覽器選擇,還可能成為有助於維護網路開放性的關鍵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隨著對現有瀏覽器的隱私擔憂增加以及圍繞 Chromium 的持續整合,像 Ladybird 這樣真正獨立的替代品的成功可能對網路瀏覽的未來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