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 Meta 高管站出來提出指控,質疑 Mark Zuckerberg 最近關於言論自由的立場。根據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提交的舉報投訴,Facebook(現為 Meta)曾經願意實施廣泛的審查措施以獲取中國市場的准入。
舉報人的指控
Sarah Wynn-Williams,一位於2017年離開公司的 Facebook 前全球政策總監,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份78頁的投訴,詳細描述了 Facebook 據稱進入中國市場的努力。根據 The Washington Post 獲得的投訴內容,Facebook 於2014年開始嘗試打入中國市場,該專案代號為Project Aldrin。Wynn-Williams 聲稱,該公司願意向中國執政的共產黨做出重大讓步,以獲取該國龐大的使用者基礎。
Facebook/Meta 在中國的努力時間線:
- 2014年:Facebook 成立 "Project Aldrin" 團隊,致力於開發中國特定版本
- 2015年:公司據稱構建了針對受限詞彙的自動審查系統
- 2017年:據稱為取悅中國監管機構而限制郭文貴的賬號
- 2017年:儘管 Meta 努力合規,WhatsApp 在中國被禁
- 2019年:Zuckerberg 公開宣佈放棄中國市場努力,轉向倡導言論自由
據稱的審查系統
最令人擔憂的指控之一是,Facebook 在2015年專門構建了一個內容審查系統,旨在自動檢測和刪除包含中國政府限制詞匯的內容。舉報報告稱,Facebook 準備安裝一名主編,負責監督中國版平臺上的內容,有權刪除被認為不適當的內容,甚至在國內社會動盪期間完全關閉該網站。
對中國政府的主要讓步指控:
- 將中國和香港使用者資料儲存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
- 建立自動審查系統過濾受限內容
- 任命有權刪除內容和關閉網站的"總編輯"
- 允許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公司審查使用者內容
- 僱傭數百名稽核員刪除受限內容
資料儲存讓步
投訴進一步指稱,Facebook 同意將中國使用者資料儲存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包括之前享有更強保護的香港使用者的資料。這種安排可能會使中國政府更容易獲取其公民的個人資訊,引發重大隱私擔憂。
郭文貴案例
Wynn-Williams 的報告指出了涉及中國商人郭文貴的特定事件,作為 Facebook 願意遵守中國審查要求的證據。郭文貴當時居住在紐約流亡,經常釋出關於中國政府內部腐敗的指控,他的 Facebook 賬戶在2017年被限制。雖然 Facebook 公開聲稱這是因為郭分享了他人的個人資訊而未經同意,但舉報人聲稱,這一刪除實際上是由中國網際網路監管機構之一鼓勵的,作為 Facebook 展示其願意解決共同利益的方式。
Meta 的回應
Meta 堅決否認這些指控,發言人 Andy Stone 表示:這一切都是由一名因表現不佳而在八年前被解僱的員工推動的。我們今天不在中國運營我們的服務。 Stone 承認公司之前對中國市場的興趣並不是秘密,但強調 Meta 最終選擇不推進我們探索過的想法,這一點 Mark Zuckerberg 在2019年已經宣佈。
Zuckerberg 言論自由立場的演變
舉報人的指控與 Zuckerberg 近年來關於言論自由的公開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在明顯放棄進入中國市場的希望後,Zuckerberg 在2019年在喬治城大學發表演講,倡導言論自由,並特別批評了中國對網際網路審查的做法。最近,在 Donald Trump 再次當選後,Zuckerberg 將 Meta 定位為言論自由的捍衛者,放寬了內容稽核政策並移除了第三方事實核查員。
TikTok 的諷刺之處
為這一複雜局面增添另一層面的是 Zuckerberg 目前主張禁止與中國有聯絡的平臺 TikTok 在美國運營。這一立場引發了質疑,即 Meta 新發現的對言論自由原則的承諾是否在符合公司商業利益時才被選擇性應用。
失敗的努力
儘管 Facebook 據稱願意做出讓步,但該公司進入中國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功的。雖然 Facebook 在該國秘密推出了一些社交應用,但其主要平臺從未站穩腳跟。事實上,Facebook 收購的 WhatsApp 儘管據報道該公司試圖遵守中國的要求,但在2017年仍被中國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