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凸顯科技行業欺詐行為的重大案件中,購物應用 Nate 的創始人因將人工勞動謊稱為人工智慧技術而被控欺詐。隨著投資者和消費者對科技初創公司宣告的審查日益嚴格,這一案件突顯了人工智慧領域對真實表述的日益關注。
![]() |
---|
客戶服務代表積極參與處理交易,突顯了所謂AI技術宣告背後的人工因素 |
欺詐性的人工智慧宣告
35歲的購物應用 Nate 創始人兼前執行長 Albert Saniger 已被司法部以證券欺詐和電信欺詐罪名起訴。每項指控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根據起訴書,Saniger 反覆聲稱他的電子商務應用使用了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來自動完成線上購物。而實際上,該應用主要依賴於數百名位於菲律賓和羅馬尼亞呼叫中心的人工操作員手動處理交易。
關於 Nate App 欺詐案的關鍵事實:
- 創始人:Albert Saniger,35歲,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
- 指控:一項證券欺詐罪(最高刑期20年)和一項電信欺詐罪(最高刑期20年)
- 籌集資金:超過5000萬美元,其中包括2021年籌集的3800萬美元
- 人工處理率:2021年期間60%至100%的交易
- 人工操作員所在地:菲律賓和羅馬尼亞的呼叫中心
- 公司結果:2023年1月被迫出售資產,投資者遭受"幾乎全部"損失
Nate 應用的運作方式
Nate 應用於2018年推出,將自己宣傳為簡化線上購物的通用購物車。它向用戶承諾,只需輕點一下,就可以在任何零售網站上跳過結賬流程。該應用本應使用人工智慧自動輸入賬單和配送資訊並確認購買。然而,司法部調查顯示,Saniger 從第三方獲得的技術從未能夠持續完成電子商務購買,實際自動化率幾乎為零。
![]() |
---|
一部智慧手機顯示數字產品,反映了 Nate 應用程式旨在透過其宣傳的人工智慧技術簡化的線上購物體驗 |
欺詐的規模
這種欺詐行為規模相當大。根據《The Information》2022年調查中引用的訊息來源,在2021年期間,60%至100%的交易是手動處理而非自動完成的。儘管如此,Saniger 仍繼續向投資者保證 Nate 不使用簡單機器人,只在人工智慧所謂失敗的極端情況下才依靠人工干預。2021年秋季,Saniger 指示他的工程團隊開發機器人來自動化部分交易,這些機器人隨後與人工團隊一起使用——仍然不是向投資者承諾的那種複雜人工智慧技術。
財務影響和後果
Saniger 的欺詐性宣告幫助 Nate 自推出以來從投資者那裡籌集了超過5000萬美元,僅2021年就籌集了3800萬美元。代理美國檢察官 Matthew Podolsky 強調了這種欺騙行為的廣泛影響,稱它不僅使無辜的投資者成為受害者,還將資金從合法的初創企業轉移出去,使投資者對真正的突破持懷疑態度,並最終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程序。到2023年1月,Nate 已經資金耗盡,被迫出售其資產,導致投資者幾乎全部虧損。
行業中的一種模式
這個案例並非孤立事件。2023年12月,自稱為行業中最大的勞動力自動化技術提供商之一的 Presto Automation 在一份SEC檔案中披露,其快餐語音訂購產品處理的訂單中近四分之三實際上是由菲律賓等地的場外人工代理處理的。這與之前聲稱其驅動器透過聊天機器人接收的95%的訂單無需人工干預的說法相矛盾。這些事件突顯了科技行業中存在的一種令人擔憂的虛假表述模式,尤其是在人工智慧能力方面。
法律程式和行業影響
對 Saniger 的指控代表了科技行業問責制的重要時刻。隨著人工智慧繼續吸引大量投資和公眾興趣,這一案例對那些可能被誘惑誇大其技術能力的公司來說是一個警告。這一案例的結果可能會為未來如何評估和驗證有關人工智慧技術的宣告建立重要先例,可能會導致科技營銷和投資推介中對透明度和誠實度有更嚴格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