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手機行業繼續面臨經濟逆風和地緣政治挑戰,而 Apple 發現自己處於一個特別複雜的境地。這家科技巨頭一方面正在加大生產力度以減輕美國潛在關稅的影響,同時在關鍵的中國市場上市場份額卻在下降,這使其全球業務戰略形成鮮明對比。
Apple 規避關稅的策略使 Samsung 受益
為應對美國和中國之間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Apple 已將2025年第二季度的 iPhone 生產目標提高了15%。這一戰略舉措旨在在可能的新關稅生效前儘可能多地進口裝置。雖然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目前已豁免中國智慧手機的關稅,但 Apple 似乎正在為未來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做準備。
這種產量增加創造了一個意外的受益者:Samsung Display。作為 Apple 的主要顯示屏供應商之一,Samsung Display 將從 Apple 增加的製造目標中獲得顯著收益。行業分析師指出,Apple 佔 Samsung Display 收入的40%以上,使這一生產提升對這家韓國元件製造商特別有價值。
儘管全球戰略調整,中國市場挑戰依然存在
雖然 Apple 正努力保護其供應鏈免受關稅影響,但該公司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面臨令人擔憂的下滑。根據研究公司 IDC 的資料,第一季度 iPhone 在中國的出貨量與去年相比下降了9%,降至980萬部。這是 Apple 在中國連續第七個季度市場份額下滑,其地位從17.4%縮小到僅13.4%。
這一下滑尤為顯著,因為 Apple 是這一時期在中國唯一失去市場份額的主要智慧手機廠商。整體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實際上增長了3.3%,表明消費者仍在積極購買新裝置——只是不買 iPhone。
Apple 在中國市場的地位(2025年第一季度)
- iPhone 出貨量:980萬臺(同比下降9%)
- 市場份額:13.4%(從17.4%下降)
- 連續市場份額下降季度:7
中國智慧手機市場領導者(2025年第一季度)
- 小米:1330萬臺(增長40%)
- 華為:1290萬臺
- Oppo:1120萬臺
- Vivo:1030萬臺
- Apple:980萬臺
中國政府補貼計劃
- 對6000元人民幣(820美元)以下的電子產品提供15%的退款
- iPhone 16 起售價:5999元人民幣
中國競爭對手勢頭強勁
Xiaomi 已成為中國市場的明確領導者,第一季度出貨量增長了40%,達到1330萬部。Huawei 以1290萬部的出貨量位居第二,儘管與 Google 的 Android 生態系統分離,仍展示出非凡的韌性。該公司專有的 HarmonyOS 似乎正在中國消費者中獲得青睞。
Oppo 和 Vivo 分別以1120萬和1030萬的出貨量位居前四,進一步突顯了國產品牌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主導地位。
價格策略和創新挑戰
Apple 在中國的困境似乎源於多種因素,其中價格策略尤為重要。該公司的高階定位使其無法利用最近旨在促進電子消費的政府補貼。這些年初推出的補貼為消費者提供了價格低於6000元人民幣(約820美元)的產品15%的退款。
由於 iPhone 16 系列的起價為5999元人民幣,並非 Apple 的所有機型都符合這些激勵政策的條件,這使得該公司相比提供更經濟實惠選擇的競爭對手處於劣勢。
此外,行業觀察家指出,Apple 對產品重新設計的保守態度可能也導致了其市場份額的侵蝕。中國製造商一直積極引入與當地消費者產生共鳴的前沿功能,而 Apple 則保持了更為謹慎的創新節奏。
未來展望
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持續,Apple 面臨著平衡其供應鏈戰略以應對關稅威脅,同時解決其在全球最大智慧手機市場地位下降的雙重挑戰。該公司應對這些雙重挑戰的能力可能將塑造其2025年及以後的全球表現。
目前,這種對比鮮明的命運——加大生產以避免關稅,同時在中國失去市場份額——凸顯了即使是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也必須在當今分散的全球市場中應對的複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