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向支援 AI 的個人電腦推進的趨勢似乎正面臨重大現實考驗,因為 Intel 在其最新財務報告中揭示了令人驚訝的市場動態。儘管該公司對專為 AI 應用設計的下一代處理器進行了大量投資,但消費者和企業明顯更青睞於老款、更實惠的選擇。
![]() |
---|
這張圖片展示了一款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象徵著科技行業在當前市場動態下向支援人工智慧的PC推進的努力 |
市場現實與 AI PC 宣傳不符
Intel 已公開承認,其上一代 Raptor Lake 處理器與較新的以 AI 為中心的晶片(如 Meteor Lake、Lunar Lake 和 Arrow Lake)相比,正經歷著更大的需求。這一揭示直接來自 Intel 產品部門 CEO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她指出客戶特別尋求 n-1 和 n-2 產品(指前幾代產品),以維持消費者實際想要的有競爭力的系統價格點。這種情況已經變得如此明顯,以至於 Intel 甚至報告了其 Intel 7 製程節點的生產短缺,該節點是 Alder Lake(第 12 代)和 Raptor Lake(第 13 代)處理器的製造基礎。
英特爾CPU代系參考
- Alder Lake(第12代)- Intel 7製程
- Raptor Lake(第13代)- Intel 7製程
- Meteor Lake - 支援AI功能,成本結構更高
- Lunar Lake - 支援AI功能,成本結構更高
- Arrow Lake(Core Ultra 200S)- 最新一代,效能得到改進
成本結構驅動消費者決策
這一趨勢背後的主要因素似乎是直接的經濟考量。雖然 Intel 將其較新的 Meteor Lake 和 Lunar Lake 處理器描述為出色的,但 Holthaus 坦率地承認它們不僅對我們,而且對我們的 OEM 廠商的系統平均售價來說,都帶來了更高的成本結構。這一價格現實正在為採用創造重大障礙,因為消費者和企業評估支援 AI 的系統所要求的溢價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價值來證明額外支出的合理性。對於許多買家來說,尤其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超越價格的效能考量
除了成本問題外,效能指標也可能影響買家行為。雖然 Arrow Lake 等較新架構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效改進,但有報道稱 Core Ultra 9 285K 和 Core Ultra 7 265K 等型號在遊戲效能方面有時落後於其第 13 代和第 14 代前輩。這種效能不一致進一步複雜化了 Intel 最新產品的價值主張,特別是對於那些優先考慮原始效能而非 AI 功能或能效的遊戲愛好者。
商業背景和市場壓力
消費者對老款晶片的這種偏好出現在 Intel 面臨重大挑戰的背景下。該公司在過去一年經歷了重大財務困難,最終導致前 CEO Pat Gelsinger 被曾在 Intel 董事會任職的風險投資家 Lip-Bu Tan 取代。在他的首次公開宣告中,Tan 承認了 Intel 的不足,告訴客戶你們應得到更好的服務——這是坦率承認公司需要將其戰略與實際市場需求重新調整。
加速需求的外部因素
使情況更加複雜的是,最近的地緣政治因素似乎也在影響購買決策。報道表明,預期因新關稅而導致的價格上漲已促使一些消費者搶先購買老款 Raptor Lake 處理器,以避開元件價格上漲。這種外部壓力可能正在放大對這些前代晶片已經很強的需求,創造了一種不尋常的市場動態,即儘管有更新的替代品可用,老技術卻經歷了新的普及。
推動 Raptor Lake 需求的關鍵因素
- 與專注於AI的新型晶片相比,價格更低
- 與新型號相比,遊戲效能相當或有時更好
- 由於需求高,Intel 7 製程節點據報道出現生產短缺
- 消費者對支付AI功能溢價持猶豫態度
- 來自關稅預期增加的市場價格壓力
行業影響
這種情況引發了關於行業範圍內向 AI PC 推進的重要問題。Intel 已將自己定位為這一新興類別的領導者,但市場反應冷淡表明,製造商可能需要重新考慮他們對這些新功能的定價和營銷方式。在 AI 功能展示出明確、令人信服的價值以證明其溢價合理之前,許多消費者似乎滿足於堅持使用已經證明的、更實惠的技術來滿足他們當前的計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