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在 OpenAI 主導下仍保持韌性
人工智慧領域正在快速演變,像 OpenAI 這樣的科技巨頭因其突破性的創新而成為頭條新聞。然而,與普遍看法相反,這並不意味著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的末日。事實上,許多公司正在找到與這些行業巨頭共存的方法。
薄包裝的困境
對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的一個常見批評是,它們僅僅是像 GPT 這樣現有技術的薄包裝。雖然這在初期可能是真的,但成功的公司將此作為起點:
- Salesforce 最初只是 Oracle 資料庫的介面
- Box 在 AWS 基礎設施上建立了其服務
- Zoom 利用了現有的攝像頭技術
關鍵是要超越最初的基礎。正如一位新創公司創始人所說:「唯一的罪過是停留在薄包裝階段。」
專業化和利基市場聚焦
人工智慧新創公司可以透過專注於大公司可能忽視的特定問題來開闢自己的天地。例如:
- Consensus 旨在革新科學研究搜尋,這是 Google Scholar 尚未完全解決的領域
- Perplexity 儘管有 Google 的存在,仍在人工智慧驅動的搜尋領域取得了進展
透過聚焦於特定使用者需求,新創公司可以提供通用人工智慧工具無法提供的價值。
![]() |
---|
先進的 AI 技術對新創公司解決行業專門問題至關重要 |
魔鬼藏在細節中
雖然大型語言模型使建立「足夠好」的人工智慧產品變得更容易,但真正優秀的軟體仍然需要:
- 深入理解客戶
- 優雅、深思熟慮的設計
- 對邊緣案例的穩健處理
正如一位專家指出:「好與偉大之間的差距是無限的。」這個差距允許新創公司透過卓越的使用者體驗和問題解決能力來區分自己。
資金和增長
儘管存在擔憂,人工智慧新創公司的資金仍然強勁:
- 2024年第二季度,人工智慧公司投資創紀錄達到232億美元(Crunchbase)
- 值得注意的交易包括 CoreWeave(11億美元C輪)和 Scale(10億美元F輪)
未來之路
雖然挑戰依然存在,但人工智慧新創公司有理由保持樂觀。透過專注於專業化、使用者體驗和持續創新,它們可以在科技巨頭旁邊開闢成功的利基市場。隨著人工智慧市場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8萬億美元,無論是成熟的參與者還是靈活的新創公司都有充足的發展空間。
更新:8月14日星期三 19:00
OpenAI 最近發布了其 GPT-4o 模型的更新,展示了人工智慧發展的快速步伐。有趣的是,即使 OpenAI 似乎也不確定這次更新的具體改進,突顯了大型語言模型的複雜性。使用者報告稱在任務處理、影像生成和推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更新後的模型 ChatGPT-4o-latest 在聊天機器人排名中名列前茅,表現優於 Google 的 Gemini 1.5 等競爭對手。這一發展強調了量化人工智慧進步的挑戰,並表明使用者反饋可能在理解和改進人工智慧模型方面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