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正在經歷權力動態的重大轉變,前 Intel 和 TSMC 高管對 Intel 在全球晶片製造格局中的地位提出了嚴峻的評估。這些見解出現在一個關鍵時刻,數十億美元正被投入到重塑半導體制造地理格局中,特別關注在美國建立產能。
Gelsinger 對 TSMC 在美投資的批評
前 Intel 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對 TSMC 在美國晶片製造業的鉅額1650億美元投資的影響表示懷疑。雖然承認 TSMC 承諾的規模,但 Gelsinger 強調僅靠製造能力無法恢復美國半導體領導地位。在最近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他強調,如果在美國沒有研發,就不會在美國擁有半導體領導地位。這一尖銳批評突顯了生產能力與技術創新之間的區別,Gelsinger 指出 TSMC 的核心研發活動仍然牢固地紮根於臺灣。
TSMC 在美國的計劃投資:總計1650億美元(最近宣佈追加1000億美元)
製造與創新的鴻溝
Gelsinger 的評論凸顯了半導體行業地緣政治重新調整中的一個根本挑戰。儘管有大量財政承諾和透過 CHIPS Act 等倡議提供的政府支援,但人們仍然質疑這些努力是否解決了技術領導力的核心問題。Gelsinger 表示,「除非你在美國設計下一代電晶體技術,否則你在美國沒有領導地位。」這一觀點表明,雖然製造能力很重要,但智慧財產權和創新能力才是行業領導力的真正決定因素。
TSMC 資深人士對 Intel 的直言不諱評估
在一次非常坦率的評估中,TSMC 前聯合營運長蔣尚義對 Intel 的地位提出了更為批判性的看法。在臺灣最近的一次活動中,蔣尚義以直白的方式描述了 Intel 的衰落,稱該公司曾經是晶片行業的王者,現在卻成了無名之輩。這一評估來自一位幫助 TSMC 成為全球強者的行業資深人士,具有相當大的分量,反映了競爭格局發生了多麼戲劇性的變化。
對 Intel 的戰略建議
蔣尚義建議,與其試圖在尖端製造工藝上與 TSMC 直接競爭,Intel 應該調整其戰略。他建議 Intel 與專注於成熟晶片製造技術的公司合併,暗示 Intel 在先進製程上落後 TSMC 太多,難以趕上。雖然沒有指名具體公司,但行業觀察人士注意到,臺灣的 UMC 或美國的 GlobalFoundries 等專注於成熟工藝晶片高產量生產的公司可能符合這一描述。
TSMC 的競爭優勢
蔣尚義將 TSMC 的主導地位歸因於幾個關鍵因素,特別是其多元化的客戶群和自主開發的研究能力。他指出,TSMC 服務數百家客戶的能力推動了高產出和快速製造速度的發展,創造了顯著的競爭優勢。這與 Intel 歷來更為垂直整合的方法形成對比。蔣尚義還強調,TSMC 投資內部研究能力,而不是像 UMC 與 IBM 合作那樣依賴外部合作伙伴,這在最終超越 Intel 的製造技術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TSMC 在美國的擴張包括:在 Arizona 建設3座新的晶圓製造廠、2個先進封裝設施以及一個主要研發中心
Intel 當前的挑戰
在新任執行長 Lip-Bu Tan 的領導下,Intel 面臨兩個主要目標:建立其18A晶片製造節點的常規生產,並建立強大的代工業務。這兩項計劃都旨在與 TSMC 直接競爭。雖然 Intel 希望今年在製造節點上與 TSMC 相當的2奈米工藝達到同等水平,但像蔣尚義這樣的行業資深人士對 Intel 執行這一技術飛躍並趕上其臺灣競爭對手的能力持懷疑態度。
Intel 當前目標:建立 18A 節點的常規生產並構建強大的代工業務
美國半導體領導地位的未來
這些行業資深人士的不同觀點凸顯了美國半導體行業面臨的複雜挑戰。儘管有大量投資和政府支援,但恢復美國在這一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需要的不僅僅是製造能力。正如 Gelsinger 所指出的,真正的領導力需要基於美國的尖端研發能力。Intel 能否調整其戰略以重獲競爭優勢,或者是否需要新的方法來促進美國半導體生態系統的創新,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這對全球技術格局具有重要影響。
![]() |
---|
隨著行業資深人士對其競爭策略表達擔憂,Intel 的領導層面臨著嚴峻挑戰 |